优秀毕业生|王路:初心如磐 奋楫笃行

Body
编者按:又是一年毕业季,中文系(珠海)2023届毕业生怀揣梦想,满载抱负,扬帆起航,奔向广阔天地。“青春正当时,不予负流年”,一批优秀学子不负韶华,砥砺奋进,勤奋求学,修身立德,将文珠岁月化为回忆中熠熠闪光的日子。让我们一起走近文珠优秀毕业生们,领略优秀风采,汲取榜样之力,追寻奋进之光。
王路,女,汉族,中共党员,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(珠海)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8级博士生。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。

保持热爱,心存敬畏
五年前,我来到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(珠海),开始了我的博士生涯。我的本科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,硕士专业是文艺学(中国古代文论方向),博士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。
外语、文论方面专业的训练,对拓展我的知识结构和视野有很大的帮助。但综合性往往意味着一定的难度,跨专业的学习经历,也使我的学术研究道路更为曲折,常常会因为知识的厚重而不知所措。
初入中文系(珠海)时,我对未来充满了迷茫,面临从古代文论到现当代文学的跨度,不知道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接下来的学习和研究生活。在老师们的耐心引导与教诲下,我渐渐学会在中西文论的广阔视野下思考问题,最终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。然而接下来的两年,所做出的成果却不尽人意。在一次次投稿石沉大海中,我又陷入了焦虑,甚至开始自我怀疑。
我的导师朱崇科教授告诉我,从一件件小事情做好,实干是抵抗焦虑的最好的办法。当想清楚自己的焦虑究竟来自于哪里,重新回到写论文、改论文、投稿这些事情中,我发现痛苦是源于对现状的不满,只有不满足现状的人才会痛苦。一步步地改变现状,多方求教,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考问题的能力,才是缓解焦虑的正确方法。我一遍遍地精读文本和经典论著,调整思路和写作状态,渐渐找回了那种为发现和追踪新问题欣喜不已的状态。我一直认为,选择学术这条路意味着要对某个知识领域有长期、持久的兴趣,治学最重要的是热爱和敬畏。热爱学术,才有持之以恒的动力,敬畏学术,才能保持谨慎的态度,保证学术成果的质量。读博这条路,过程中的困难,可以认为是痛苦是折磨,但换个角度看也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机会,是一个通过长期坚持,从而看到更美好未来的路径。
心怀感恩,砥砺前行
这五年中,中文系(珠海)带给我的不只是专业能力的加强,还有思维方式的改变以及德行修养的提升。
从论文选题到写作以至学术规划、人生方向,每次与导师沟通都深受启发,朱老师以严谨认真、理解包容的胸怀让这条原本孤独的前行之路有了温度。系里其他老师的悉心帮助和引导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,文珠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一个因材施教的成长空间,不管是有志于学术深造还是提升专业技能投身于工作,只要肯努力,学系都会让不同层次的人才最大限度地突破自己,快速成长。
很幸运得遇良师益友,我深知今天取得的一切都离不开导师和系里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,感恩每一位引路人与同行者!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将继续秉持中山大学“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”的校训,爱学敬业,砥砺前行。
愿每一位加入文珠大家庭的学弟学妹,都能在这良好的文化氛围中,脚踏实地,积硅步、积小流,勇毅前行,成就梦想!
